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巨大网 > 问答 > 菇类性巩膜炎要做什么检查?

菇类性巩膜炎要做什么检查?

发布时间:2025-05-27 08:53:01
阅读:
精选回答NO.1
医生: 所属医院:
回答时间:2025-05-27 08:53:02

菇类性巩膜炎要做什么检查?

相关标签:菇类性巩膜炎诊断检查化验

  当怀疑患者出现菇类性巩膜炎时,依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应立刻进行实验室检测。通过对角膜或巩膜区域的刮片进行革兰染色或姬姆萨(Giemsa)染色,可以观察到菇类的形态特征(如有隔膜的菌丝碎片),其中革兰染色的检出率大约为55%,而姬姆萨染色的检出率则高达66%。要确诊该病,必须培养出菇类。由于菇类培养所需时间较长,因此为了提高阳性检出率,通常会接种多种不同的培养基。常用的菇类培养基包括适合菇类生长的萨布罗葡萄糖琼脂,适合大多数酵母菌的血琼脂,适合二态菇类在37℃孵育的环境,以及适合抗酸菇类生长的巧克力琼脂、心-脑浸出液(brain-heart infusion, BHI)和Löwenstein培养基。此外,Thioglycolate培养基则适合分枝杆菌的生长。通常使用两个培养盘:一个在室温下培养,另一个在35℃的环境中进行常规菇类培养。

  当角膜出现匐行性变化,并伴随有菇类性角巩膜炎的表现时,如果菇类培养及巩膜或角巩膜活检结果为阴性,并且对广谱抗菌素治疗无效,这时菇类可能通过完好的Descemet膜进入前房,导致前房积脓。在角膜尚未穿孔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前房穿刺,并立即使用血琼脂或SDA、BHI在室温下进行培养,以便确认菇类的存在。然而,进行前房穿刺时的创口可能会引入微生物等微生物,因此需格外小心。

  当临床上初步怀疑存在菇类感染时,如果进行染色或培养(48小时)结果为阴性,并且早期的广谱抗微生物治疗未见结果,则需要进行巩膜或角巩膜小片状病灶组织的切除活检。手术过程中,可以在显微镜下切除包括结膜、角巩膜、表层巩膜及筋膜囊的病灶组织。将一半的样本送往微生物实验室,需将组织碎片放入1ml的肉汤中充分混匀,取一滴样本分别放入不同的培养基中,包括在室温下的血琼脂、SDA、BHI,以单独培养菇类;另一半样本则浸入甲醛后送往病理实验室,采用PAS、GMS、CFW等特殊染色方法,以便确认菇类的存在。

眼科

点评

看看其他人的评价(0)

优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