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巨大网 > 问答 >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有什么症状?应该怎样诊断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有什么症状?应该怎样诊断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

发布时间:2025-06-22 10:34:02
阅读:
精选回答NO.1
医生: 所属医院:
回答时间:2025-06-22 10:34:03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有什么症状? 应该怎样诊断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

相关标签: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症状诊断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通常在2到3岁之间开始显现。初期内斜视为间歇性,可能伴随暂时性的复视现象。儿童可能表现出烦躁不安、易怒,并且会闭合一只眼睛。经过大约2到3天后,斜视的眼睛开始出现抑制现象,即不再闭眼。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可能会出现异常的视膜对应,此时患者不会再感受到明显的症状。当孩子的眼睛处于正位时,意味着正常的视膜对应,而在间歇性内斜视的情况下,则表现为异常的视膜对应。因此,异常视膜对应与正常视膜对应交替出现,终导致间歇性内斜视转变为恒定性内斜视,单眼注视时,斜视的眼睛可能出现弱视。此外,屈光性调节内斜视还可能与其他眼肌异常相结合,例如垂直性偏斜和A-V征等。

  应该对患儿做齐全检查,测量斜视度,睫状肌麻痹后作屈光检查。睫状肌麻痹,使用0.5%~1%阿托品眼膏或溶液,应告诉患儿家长使用阿托品溶液时压迫泪囊部位,以免全身吸收后发生中毒,出色使用眼膏,一日3次,共3日。

  睫状肌麻痹后作眼底检查,应该记住,患儿有白瞳症,可有继发性内斜视,例如视膜母细胞瘤早期表现可为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屈光可从+2~+6D,大部分屈光不正度均较大,有一组研究证明平均远视为+4.75D。

  应测量看远及看近融合性散开幅度,正常融合性散开幅度看远时应大于3,看近时应于8。

  2、高AC/A调节性内斜视:应对患者作齐全检查,用交替遮盖加三棱镜法测量看远及看近的斜视度,睫状肌麻痹屈出检查,确定AC/A比值,检查眼底,除外眼底病。

  此外,不应把高AC/A调节性内斜与Ⅴ征内斜时,不论是看远或看近,向下注视时,内斜度数都增加。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从某种角度来看,所有的内斜视都可以被视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因为通过佩戴正球镜,可以有效减轻斜视的程度。然而,传统上所提到的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主要包括:① 婴幼儿内斜视(infantile esotropia)加上一个调节因素;② 失代偿性调节性内斜视(ecompensated accommodative esotropia),即在调节性内斜视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个非代偿性的因素。

  婴幼儿内斜视,其调节成分,通常是在2~3岁时为明显,是发生调节性内斜视的高峰。失代偿性调节性内斜视,是由于双侧内直肌肥厚或挛缩而引起。不论其原因如何,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通常是恒定性,经常伴有抑制,异常视膜对应及弱视。

眼科

点评

看看其他人的评价(0)

优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