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巨大网 > 问答 > 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16 09:45:02
阅读:
精选回答NO.1
医生: 所属医院:
回答时间:2025-10-16 09:45:03

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相关标签: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病因

  (一)发病原因

  阳性家族史、双侧发病以及发育不完全的后弹力膜组织学特征,表明该疾病具有遗传性。有可能的假设是角膜内皮细胞或其基底膜存在遗传缺陷,以下发现对此观点提供了支持:①异常的后弹力膜后胶原层(非带状),表明内皮细胞在胎儿后期或出生后早期已开始发生变化(重组与终分化)。②已有研究发现此疾病与其他先天性疾病相关,如圆锥角膜和Alport综合征,提示可能是基底膜的遗传缺陷。③迷走的角化细胞群逐渐取代内皮细胞,这些功能丧失的变性角化细胞展示出异常的超微结构和上皮样细胞特征,包括微绒毛、较少的线粒体、胞质内的角蛋白丝及桥粒接触等。这些细胞与后弹力膜的小环状病变(伴有周围混浊)相关联。④大多数研究认为这些异常细胞具有上皮样细胞特征,可能源自角膜内皮细胞并经历了化生过程,或是对其基底膜变化的一种反应。然而,在PPD角膜移植术后复发的角膜标本研究中,提出该疾病的缺陷或许不在内皮细胞本身,而是在细胞周围的微环境,尤其是房水的成分。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推测可能与角膜内皮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后部多形性营养不良的主要缺陷在于位于角膜后方的上皮样细胞。推测这些细胞具有转变为内皮的间质细胞的潜能,因此能够转化为上皮细胞。后弹力层后方的多层、局部增厚的胶原层正是由这种细胞所形成。本病可能伴随前房劈裂综合征及宽广的虹膜粘连,提示眼部可能存在更为广泛的间质发育异常。由于前弹力层的正常厚度达到110µm,表明发育异常可能始于妊娠晚期或新生儿阶段。基质及上皮水肿的出现是因为这些细胞已经失去了屏障功能及泵送能力。表层的退行性变化如带状角膜病变,缺乏特异性。

  与ICE综合征相似的膜理论,曾被认为是PPD引发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病理机制。异常的内皮细胞或上皮细胞及其基底膜样物质,从周边角膜向内延伸,穿越虹膜角膜角并到达虹膜表面,随后该膜的收缩会引起虹膜与角膜的粘连、房角的关闭、瞳孔的偏移、葡萄膜的外翻以及虹膜的萎缩。至于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机制仍未明确。虹膜角膜角镜检查及超微结构分析显示,这些患者的虹膜正好嵌入在巩膜嵴之前的后部小梁中,推测虹膜可能对小梁施加了压迫,导致小梁间隙及小梁柱的萎陷,并增加了房水的流出阻力。这些发现提示虹膜角膜角存在发育异常,且可能与某些先天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相似。

眼科

点评

看看其他人的评价(0)

优惠

更多>